關于“博士研究生媽媽被女兒寫作業(yè)逼哭”一事的思考
時間:2021-10-26 12:0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近日,江蘇南京的網友分享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視頻,視頻中,一名4年級的小女孩紅著眼眶在寫作業(yè),一旁她的媽媽哭得比她還傷心,帶著哭腔表示:我都不想做她媽了,我這脾氣我也不想罵她,幾道題寫了三個小時!據孩子的爸爸表示,女兒的媽媽是985博士研究生。
一名研究生輔導不了一名小學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這種可能超出大家認知的事,為什么會發(fā)生呢?
基因遺傳是強大而且隨機的事,善于學習的基因,不一定會遺傳下去,名校家長不一定培養(yǎng)出能上名校的孩子,學習能力只是人類眾多能力中的一種,而且這種學習能力單純指學習書本知識的能力。因為給孩子輔導功課,被急哭的家長不少,但因為這位家長是名校的博士研究生更容易引起大家熱議,因為大家下意識都會認為善于學習的家長一定很容易輔導自己的孩子,在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也更容易獲得學業(yè)上的成功,其實這些都是大家片面的理解。

這件事讓我們明白,對于學習這件事可能并不存在起點高與低,每個人都有個體的獨立性。在培養(yǎng)孩子這件事上,我們不能想當然,想當然的覺得她應該會,隨著社會發(fā)展,孩子學習的知識也在發(fā)生變化,家長輔導不了,其實并不是怪現(xiàn)象,學校老師并不是一開始就會,也是通過前期做的功課和培訓,才能更順利的輔導學生們。
現(xiàn)在對于輔導孩子作業(yè)給家長帶來很大焦慮是當下熱議的話題,這也成為了當下年輕人不愿意多生孩子的一個原因,其實國家一直在努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雙減”政策的出臺就是讓大家從制度的角度緩解焦慮,我們要發(fā)展素質教學,適當減少學科教育給孩子們帶來的壓力。作為家長其實不用太為孩子的學習焦慮,在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學會學習,懂得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家長作為已經有學習經驗的過來人,更多的是要學會引導自己的孩子如何學習,懂得思考與反思。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一種學習習慣,這種持之以恒的學習慣性能讓人更容易成功。小洛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