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原創(chuàng)】鏡中風月,古寺雨荷(2)
時間:2015-07-12 14:18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南普陀寺門口的荷塘,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就在那了。也許,從那遙遠的唐末五代的泗洲院起就有田田的荷葉,相伴古寺鐘聲,年復一年,殘荷復新枝,歲月流轉逾千年。                                                   還記得上學的時候,每有經過大南校門,都可以隔著廈大一條街眺望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印象里,進出那里面燒香拜拜的,大都是老廈門的阿婆阿嫲,每人手提個布袋子,里面裝著蠟燭香紙錢,再加幾枝鮮花,按照時令的不同,其中大致有菊花或者荷花。老阿嫲們在寺廟里,在每尊佛像前拜上幾拜,點上3柱香,分別和神喃喃訴說家里的事,許上思想已久的心愿,也許是希望兒媳們的工作,或者是孫子們的學業(yè),再或就是祈愿身體病患的康復。最后,奉上供品,燒了紙錢,這才收拾空了的袋子,帶著充滿希望的心情回家。                                                                                                                                                      現(xiàn)如今,除了老人們,更多的卻是穿戴時尚的年輕紅男綠女,他們上香拜拜一臉的的虔誠,一點不比老阿嫲們遜色。                                                                                                                                           唯一不變的是寺廟前,荷塘里,一如往常的花開花謝。----------------------------------------------------------------------------------------------------------------------------------------------------------------[南普陀]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巖。元廢。明初復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詩僧覺光和尚遷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齊備,住僧常達百余眾,清初又廢于兵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候施瑯收復臺灣后駐鎮(zhèn)廈門,捐資修復寺院舊觀,又增建大悲閣奉觀音菩薩,并以之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類比且在浙江普陀山的南面,更名為南普陀寺。此后數(shù)百年來,經歷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參諸和尚多次重修擴建,至民國初年,已構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禪寺格局,成為近代閩南最具規(guī)模的名剎。(資料解釋來自網絡)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fishbao.com.cn/

>>相關文章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