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劍閣縣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門類最多的一次對民間藝術進行搶救、保護、弘揚、展示、選優(yōu)活動,活動開展以來,一直是全縣城鄉(xiāng)民眾的熱門話題之一。點亮民間藝人的舞臺夢
劍閣民間文藝源遠流長,有深厚的歷史土壤,但長期以來,除了少數幾個藝術門類登臺亮相外,其它很難有平臺一試身手。這次大賽,點亮了來自田間他們地頭的民間藝人的舞臺夢和傳承訴求,紛紛報名參加。在參加白龍賽區(qū)前,白龍鎮(zhèn)為確定代表隊之前還進行了初賽,并邀請鄰近鄉(xiāng)鎮(zhèn)參加;在普安賽區(qū)正式開始前3天,不得已忍痛割愛砍掉了已報名參賽的20多個節(jié)目。此次大賽演出正值農村收播季節(jié),一些演員一邊忙著農務,一邊風雨無阻堅持排練。漢陽鎮(zhèn)嗩吶隊長楊星凡有祖?zhèn)鳘氶T絕技,還是種煙大戶,為排練好節(jié)目,不惜花錢請人栽煙;一位演員為了一句聲腔多次自費從鄉(xiāng)下進城尋師指導;北廟鄉(xiāng)一位骨干高蹺演員因嚴重腎臟病每周進行一次透析也堅持排練;演圣鎮(zhèn)93歲老人頂著烈日參加了裸倮演唱表演……很多演出隊伍演員自辦道具,不要義工補助。難能可貴的是,本次活動中,涌現出了一批熱愛民間文藝的年輕藝人。
精彩節(jié)目讓群眾大飽眼福
這次大賽活動,讓各賽區(qū)群眾大飽了眼福。舞龍舞獅、扇子秧歌、銅器盤鼓、牛燈旱船、嗩吶儺戲、裸倮山歌、皮影紙偶……民間藝人們身穿鮮艷亮麗的服飾,伴隨著鏗鏘歡快的鼓點,充滿激情、接地氣的演唱,承接了原汁原味的鄉(xiāng)音和千百年傳承的民俗,觀眾們叫好聲、贊嘆聲接連不斷。
《白龍花燈》是劍閣縣民間藝術的奇葩,它以燈為道具,以歌舞交替表演為主要表現形式,以熱鬧、體量大、流暢、多變的陣勢令人心曠神怡;《白龍紙偶》由木偶進化而來,劇目以傳統川劇為主線,獨具神韻,唱腔極具泥土芳香;楊村鎮(zhèn)《儺戲》本由口傳心授,一代一代傳承延續(xù)至今,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鶴齡嗩吶《開門紅》熱烈奔放、舒展挺拔;香沉鎮(zhèn)《龍船調》以30名女子極富張力、造型的舞龍表演,將比賽推到最高潮。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