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超120根象牙 為何古蜀人對象牙情有獨鐘?
時間:2021-03-22 10: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原標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超120根象牙 為何古蜀人對象牙情有獨鐘?
 
  從3月20日起,三星堆遺址祭祀區(qū)陸續(xù)公布新一輪發(fā)掘成果。目前新發(fā)現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3號坑已探明的象牙就有120多根。同為古蜀文明遺址的金沙遺址,曾于2001年的考古發(fā)掘中出土了大量層層疊壓、密集分布的象牙,為何古蜀人對象牙情有獨鐘?這些象牙該如何保護?未來將有哪些文保舉措?研究者期待從象牙中破解更多古蜀密碼。
  據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金沙遺址的發(fā)掘者朱章義回憶,2001年2月8日,當他趕到金沙遺址的發(fā)現現場時,看到了此生最難忘的一幕——“到處都是象牙渣”,泥土表面白花花一片,如覆白雪。隨著考古發(fā)掘工作的深入,金沙遺址祭祀區(qū)共發(fā)掘出100余根完整象牙和數以噸計的象牙段、象牙尖等象牙制品。
 
  除了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中國其他地區(qū)考古發(fā)掘中并未發(fā)現如此集中的象牙。專家推測,成都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河流長期泛濫成災。而中國古代方術家有用象牙魔力毆殺水神之法,因此古蜀人用象牙祭祀,可能因為象牙具有鎮(zhèn)殺水中精怪的作用。金沙遺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紋玉璋,刻畫了兩組頭戴高冠、方耳方頤、身著長袍、肩扛象牙的人像。該圖案與三星堆“祭山圖”玉邊璋上的圖案類似,清楚地向人們展示了古蜀人用象牙進行祭祀活動的場景。
 
  如此數量巨大的象牙,對于考古工作者來說,既是驚喜,更是挑戰(zhàn)。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研究所副主任孫杰介紹,古蜀象牙尚處于新鮮象牙向象牙化石演變的中間階段。新鮮象牙主要由無機礦物成分和有機纖維蛋白組成。其中,無機物賦予象牙硬度和剛度,而纖維蛋白則賦予象牙彈性和韌性。在三千多年的埋藏過程中,象牙中起粘結作用的蛋白質已降解殆盡。幾乎所有的象牙,從牙根到牙尖都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空洞。因此考古發(fā)掘中看起來完整堅固的出土象牙,其實內部已完全被潮濕的泥沙充填,一旦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迅速“失水”開裂。加上光照、微生物的侵蝕與降解,象牙表面會迅速變色,裂隙增寬,甚至產生新的斷裂、霉變等病害。這就是出土象牙不易保存的原因。
 
  據悉,金沙遺址發(fā)現大量象牙后,文保工作者立即對質地酥脆的象牙開展了預加固處理——涂刷加固劑、包裹保鮮膜等等,同時在保鮮膜外側分段灌注石膏,以支撐象牙龐大的“身軀”,這才將脆弱的象牙清理出土,為實驗室中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礎。
 
  直至今天,文物保護界還沒有一種較為成熟安全的方法,可以用于古蜀象牙的保護。文保人員通過材料篩選、失水試驗和光老化試驗,采用有機硅將象牙暫時封存的方式,從而使象牙隔絕外部環(huán)境,為進一步研究更安全的保護方法爭取時間。
 
  據介紹,三星堆遺址新發(fā)現100余根象牙的同時,金沙遺址發(fā)掘之初封存在硅膠中的象牙已有20載,硅膠的顏色已經發(fā)生明顯變化。目前,金沙遺址博物館計劃將象牙取出,重新進行有機硅灌裝,同時對原有硅膠成分重新研究,以重新評估這種保護方式的安全性。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fishbao.com.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