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伊始,安踏總部旗艦店以 “防水透氣風衣”為重要元素的新海報引起業(yè)內的關注。雖然安踏方面表示“這張戶外風格的海報僅僅是安踏眾多風格海報中的一張,并不意味著安踏就將大舉進軍戶外市場。”但是僅僅兩個月之前,另一個體育用品巨頭--李寧旗下的戶外品牌Li-Ning Adventure(李寧探索)剛剛亮劍出鞘,兩者之間的“巧合”很難讓人不去聯想。
體育用品行業(yè)的2012困境
《中國體育用品行業(yè)2012年度報告》的數據顯示,李寧、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六大國內運動品牌的總庫存金額高達37.21億元,與去年底36.99億元的總庫存相比,又增長了0.22億元之多。2013年訂貨統計數據來看,國內運動品牌服裝類訂單金額大幅下降,同比下降15%至30%。中國體育用品業(yè)特別是運動裝備產業(yè)在度過在21世紀初的黃金10年之后,始于2010年的市場低迷仍在持續(xù)。
同時,耐克、迪達斯等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卻在近兩年間已經延伸至二、三線城市甚至是縣級城市。耐克《2011財年業(yè)績》顯示,在大中國區(qū)市場,實現銷售收入20.6億美元,同比增長18%,利潤同比增長22%。阿迪達斯計劃在2015年前中國市場門店總數達2500家。
雙重的壓力讓國內運動品牌都執(zhí)行“緊縮”政策。2012年初至今,李寧關閉門店1200家,匹克關閉門店67家,安踏關閉門店110家……對于庫存,也都以新品七折,過季商品低至二三折的價格進行促銷,希望輕裝上陣。
中國體育用品顯現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的核心競爭力、創(chuàng)新環(huán)保理念不足等頑疾,正是國內企業(yè)難以形成品牌優(yōu)勢,在全球分工中處于加工制造的低端環(huán)節(jié),導致“大而不強”畸形發(fā)展的根源。這也應當引起國內戶外用品品牌的思考,避免重蹈覆轍。
單純改名字并不是戶外
近年來,休閑服裝已經開始蠶食體育服裝市場。以前,人們休閑大多選擇運動服,如今,休閑服已經成為人們的新的時尚選擇。因此,借休閑服突圍已經是許多體育用品企業(yè)的選擇。
但進軍戶外市場能否成為國內體育裝備制造企業(yè)一次轉機,還是需要時間的檢驗,但就目前而言,無論從市場的認知程度,還是產品本身來看,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