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哲學教育的靈魂: 經典閱讀,還是論證?(7)
時間:2013-02-12 19:06   來源:川北在線編輯部   責任編輯:毛青青

  需要指出的是,近三十年來,我國學人雖對哲學教科書頗有抵制情緒,但對于國外流行的那些高檔次哲學教科書,卻一直沒有系統(tǒng)的引進。故而,因對國內哲學教科書的不滿,而使得國外教科書也受到連累,的確不算公允。在“導論”中筆者已經提到,英美哲學界把“哲學”分為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科學哲學等諸品類,因此每一品類都有入門的教科書。【4】 這些入門書的主要議事程序是:先把本領域的核心問題點出,然后引導學生了解每一核心問題的各種重要的解答方式,然后熟悉每種解答自身的支持意見和反對意見。由此,學生也就了解了哲學論辯的一般程序。比如,說到倫理學,就必須得講到“規(guī)范倫理學”和“元倫理學”的區(qū)分,而說到“規(guī)范倫理學”,就必須說到義務論、后果論和德性倫理學各自的優(yōu)劣。在這樣的討論中,我們固然會談到康德、邊沁、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的名字,但這些哲人的名字并不是問題展開的線索,而僅僅是枝蔓。真正的線索乃是哲學議題本身。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也能夠有機會從哲學概念圖譜的角度掌握西方哲學思想的大框架,其記憶效果,恐怕要好于從哲學家入手的理解方式。

  由此看來,支撐經典閱讀訓練之核心教學地位的四大論據,現在已經被全部駁倒。下面還有幾點深化意見,以便指出“以經典閱讀為綱”所可能帶來(或已經帶來的)的另外四個副作用。

  副作用一:眾所周知,哲學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市場很小,因此就需要提高自己的通用智力來增加市場認同度。然而,讀經典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通用智力呢?可能助力寥寥。和當代的哲學論文不同,哲學經典的討論方式往往缺乏清楚的線性討論形式,哪里是前提,哪里是結論,哪里到哪里是一個論證的邊界,都非常模糊(讀柏拉圖往往就會帶給我們這樣的感受)。因此,對于這些著作的精讀,便很難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清晰的問題解決程序,而至多只能夠幫助學生牢記經典內容本身。但對于就業(yè)市場來說,牢記經典內容的求職者是缺乏價值的,因為市場更需要能夠靈活、主動地制定問題解決程序的腦力勞動者。

  副作用二:前面已經提到,我國哲學系學生的生源質量不是很樂觀,而作為中國學生,他們在學習西方哲學時還會碰到語言、文化方面的困難。另外,前文也已經反復提及,大部頭的老經典往往很難啃。大家不妨想一想,讓一群主觀條件不宜讀哲學經典的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立即就去讀很艱深的經典,會帶來什么后果呢?其直接后果就是擠占了他們學習更基本的知識技能的時間資源(請別忘記了,學生的心理負載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有上限的)。這些基本技能包括:通用的書面漢語表達能力、通用的英語閱讀能力、一般的邏輯思維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補強,顯然需要通過專門課程的設計來嚴肅應對,而不能夠通過讀柏拉圖來不負責任地掩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fishbao.com.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